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攝氏零度

2014年12月21日


在抽氣飛機艙,眺望
一片白茫茫
灰雲像石頭
被幾千噸冷空氣凝住
沉積,垂落
未嘗半口涼氣
亞熱帶人難有的福份

雙腳,著地
踐踏萬里無邊白雪
亦能像威化般乾脆
日不出,夜不落
聽說是北半球冬至

零度水溫,洗手
寒流盤旋每根手指
想起地理海洋氣流
悄悄涼意鑽入手心
雙手好像,雪條


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無為

2014年11月24日

說起「無為」,相信大家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道家的學說。老子推祟「無為而治」,即是以順應自然的方式處理事情。這個超凡脱俗的處世思維,實行起來並不容易。「無為」又可以帶有「不作為」的意思。這個具爭議性的哲學概念,引領我們反思行為背後的道德價值。「無為」還可以被解作碌碌無為。這個富文學性的四字成語,與老子提出的「無為」原來毫不相干。「無為」,究竟是「無謂」,還是值得探討的態度呢?

社會方面,「無為而治」是源遠流長的道家概念。它可以追溯自春秋戰國時期。當時,百姓生活艱苦,社會氣氛動盪。老子曾經多次提出「無為而無不為」。他希望百姓和治國者安守本份,順應自然規律和秩序去生活。老子《道徳經》第三十七章提到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于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矣。」他認為百姓應該活到老,學到老。所謂「無為」,指的是當我們運用技巧的水平,達到純熟的境界,就不需要再為結果而執著。實際上,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?如果付出的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,很多人根本不會願意花費心機。在香港,有些事業往往「吃力不討好」,例如用畢生鑽研樂器,成為全職音樂家。「無為而無不為」,整體的意思是人不應該強求成果,但事事都可以駕輕就熟。說法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很難做到。因為現今社會,很多人都以利益考慮為先。「無為而無不為」,是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概念。要做到「無為而無不為」的話,我們不但要培養良好的心理質素,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。

哲學方面,「無為」帶有「不作為」的意思。在日常生活裡,我們有選擇「作為」和「不作為」的自由。而我們採取的決定,往往會導致不同的後果。小至起床後吃不吃早餐,大至意外發生時救不救一個人。假設你在路上,突然遇見一名心臟病發的老人,你可以幫忙叫救護車。在情況許可之下,你絕對有義務去拯救那位老人。因為你的「作為」,可以體現同理心和人道精神。然而,你都可以選擇「不作為」,不去幫助那位老人,因為你可能快要遲到。你並不需要為「作為」或「不作為」,承擔法律上的責任。因為老人的病發,與你的出現並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。簡單來說,救人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理想當然的。但這是否意味著,人人面對這些事情,都應該視若無賭,坐視不理?如果我們都只重理,不重情,社會又會變得何其冷酷?就算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,我們有時候,都難以逃避良心的斥責。「小悅悅事件」,正正是相似的現實例子。它掀起了很多人道德上的反思。

文學方面,「無為」可以是成語「碌碌無為」的縮寫。這個成語,指平平庸庸,無所作為。它與香港俚語「Hea」的意思相近。楊沫在 《青春之歌》說道:「與其碌碌無為地混這一生,不如壯烈地去死!」秦牧又在《長河浪花集序》說道:「雖然不能夠說完全碌碌無為,但是回憶起進城之前,見到那些老戰士時心裡曾經湧起的感情,見到第一面五星紅旗時心裡曾經湧起的感情,卻不禁有愧疚之感。」由此可見,這兩位作家對中國都有強烈的愛國情懷。他們寧願為祖國而犧牲,都不願碌碌無為。青春,夢想,好像從來都令人熱血沸騰,奮不顧身。引用周星馳的一句名言,「(人)沒有夢想,與鹹魚又有甚麼分別?」。我認為,年青人追尋夢想,確實勇氣可嘉;但凡事都需要考慮背後的結果。楊沫在 《青春之歌》似乎運用了誇張手法。生命裡,我們需要面對無窮無盡的挑戰。但是否凡事都需要以性命作賭注?「碌碌無為」的相反,是否等同「壯烈犧牲」?很多時候,我們都需要為事情的成與敗,得與失作出預算。我想這個概念,與儒家提倡的「中庸之道」比較相似吧。

「無為」二字,看似紙上談兵,看似冷酷無情,看似頹廢潦倒。但在社會、哲學和文學方面,「無為」其實可以承載不同意義。「無為而無不為」,提醒我們不應該強求成果。「不作為」,可能會影響其他人的命運。「碌碌無為」,往往與「壯烈犧牲」成為對比。原來「無為」,並不是那麼虛無飄渺。

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

牛下

2014年11月2日

自從我出生,牛下就伴隨我成長。簡單一點來說,沒有牛下,我的童年就不會完整。

牛下,是牛頭角下邨的簡稱。我自小就在那一區長大,直至小四才遷出。童年,對很多人來說,都是值得留戀的時光。回憶,總會給人親切溫暖的感覺。可惜的是,我的童年,溫暖但脆弱。它始終敵不過時代的衝擊。牛頭角下邨要被拆,是個不爭的事實。當時的我,痛恨自己沒有能力捍衛這個地方。

小時候,每逢乘地鐵途經牛頭角站,都會看到這幢綠白相間,層數不高的屋邨大廈。牛下底層的長巷,是我回家的必經之路。那裡對牛頭角的街坊來說,絕對是滿足生活需要的好地方。價廉美味的雲吞麵,地道炭燒的雞蛋仔,服務齊備的影印店,只此一家的觀賞魚店…在舊區土生土長的平民,大概都不需要奢華購物城,連鎖珠寶店去滿足所需。與鄰里融洽地生活和相處,就可以帶來最基本的快樂。

牛下曾經發生的一事一物,我統統都記得。其實,是我選擇將它們銘記在心。某日寒風澟澟,我和媽媽坐在街邊的摺櫈吃碗仔翅。某個假日,我們在牛下的公廁碰見一隻肥老鼠。別人或許會笑我幼稚,居然選擇記住這些瑣事。但至少我明白,這些片斷正正編織我的童年,成為日後回憶的重要線索。人的一生,就只有一個童年。無論當時過得快樂與否,無可取替,就是童年的可貴之處。

我的童年無可取替。矛盾在於,象徵著童年的牛頭角下邨,即將被取替。由於屋邨過度殘舊及居住環境不佳,重建工程順理成章地被落實。對我來說,當時的牛頭角下邨,就正如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,無奈地等待上天的處決。而我作為一個旁觀者,對於事態發展根本無能為力。原來決策者一聲令下,要牛下從此銷聲匿跡,就如按下「刪除鍵」般簡單。我很害怕,我的童年因此化為烏有。因為那些回憶,再沒有實物去寄託,去依存。而這正正是我選擇銘記那些童年片段的原因。

2009年的冬天,我未曾忘記。牛下要被拆封的前數天,我決定重遊故地,痛心地探訪這位老人。黃昏時份,落日為寒冬帶來份外的溫暖,我感受到那種屬於回憶的氣息。我乘坐地鐵,一如以往越過天橋,到達牛下長巷。然而,眼前所見的一切都使我震驚。往日的攤檔燈火璀璨,現在一片漆黑。往日的窄巷熙來攘往,現在渺無人跡。原來,這裡已經不再是我熟悉的牛下。

我拿著相機,嘗試重塑那些回憶。對於當下的所見所聞,確實頗為絕望。我嘗試重返兒時回家的路徑。在轉角處的大牌檔外,有名女人一邊洗碗,一邊與友人大聲聊天說:「係架喇,做埋今日。」她的臉容沒露半點愁緒,看來是個隨遇而安的人。大牌檔營業的最後一天,仍然堅持工作。這位女士敬業樂業的精神,確實使人敬佩。當時哀愁的我,或多或少受她的情緒感染,不禁一笑。

夜幕低垂,牛頭角下邨也有衰落的時候。最後一次造訪牛下,算是還我心理上一個交代。眼見牛下的樓房逐漸被挖空,石屎牆逐漸被砸碎,我的心仍然忍忍作痛。那種感覺,就正如目送一位垂死的老人。我的童年回憶,就只好牢放在心裡。日後,我相信舊區重建不是唯一方法,因為有些文化值得被保留,有些精神值得被彰顯。

十六歲的反叛

2014年9月22日

我認識一位女孩,叫阿風,今年十六歲。她留有一把烏黑的長髮,外表平平無奇。每次看見她,都是穿著格子恤衫。很多人大惑不解,不明白阿風為何要堅持這種打扮,而她也沒有意圖去解釋。

阿風是個沉厚寡言的人,孤僻的性格使人不敢靠近。她在一所傳統名校讀中四,學習態度慵懶,待人態度散漫。身邊的同學沒甚麼興趣與她做朋友,但開始打量她的背景。阿風嘛,家景與外表一樣平平無奇,算是在小康家庭成長吧。父母是典型的怪獸家長,對年紀已經不小的她賦予極度的關顧。不出我所料,阿風對此極為反感。父母疼愛兒女,看似理所當然;但她認為這種愛,已經超乎理性的地步。

阿風厭倦機械式的生活。天天都是睡不夠,沒朋友。上學,又放學,但好像甚麼也沒學過。父母吩咐她專注學業,暫時不要談戀愛。頹廢的她,其實沒想過談戀愛。

然而,毒撚也有喜好。回到家,阿風很喜歡玩Guitar Geek, 一個曾經在facebook出現的節拍遊戲。打機的阿風,與上課的阿風,簡直判若兩人。看著她全神貫注地挑戰一個又一個combo,一個又一個高分;除了稱她為名乎其實的geek(瘋子)之外,沒甚麼好說。阿風極度沉醉,好像從遊戲當中才能找到失落的滿足感。我知道她並非沉迷,因為她擁有清醒的意識。

「讀書又唔見你咁認真!」母親這句話,對阿風來說像是一記耳光。她不明白,為何自己已經得到遊戲畫面裡面聽眾的掌聲,卻始終得不到母親的掌聲。不喜歡讀書,但有熱愛的興趣,算彌天大罪嗎?投放在遊戲裡,而不是學業裡的認真態度,是否就必定一文不值?阿風滿腔慍火,但仍舊一語不發。

「十六歲的反叛」,阿風說她唯有貫徹母親所謂「十六歲的反叛」。將錯就錯,堅持自己愛做的事。

但你知道她想做甚麼嗎?

這個阿「瘋」堅定地告訴我:「我 要 去 學 結 他。」

我哭笑不得,誰料到你要做真正的guitar geek?

阿風雖然性格執著,但同時是個異想天開的人。她相信,堅持所愛至少是對自己的交代。她正在期盼成功的一天。畢竟作為女兒,心裡仍然想得到父母的認同。我估計,長大後的阿風,會使人出奇不已,不再平平無奇。

沒有人能夠預料阿風將來的路有多難走。但談到未來,試問世上又有誰人能夠預料呢?

後搖滾


2014年9月4日

wi wung wung wi wung wung
嘭-嘭-嘭-嘭-
嘭嘭嘭嘭 嘭嘭嘭嘭

蜂鳴仍然在耳邊俳佪。現在聽到的,是餘韻。至今感受到的,不是幻覺。

耳朵在聽:音樂

腦袋浮現:最燦爛的煙花、劇烈地震、原子彈爆炸、暴亂、電話響、響個不停

還有,玻璃碎裂。擊落爆破的畫面,不再止於現實中的那一瞬間。在音樂的時空裡面,它可以延續,再延續。

我意識到猛烈的張力,持久的拉扯。我體會到他的憤怒,接著又一個平靜。時而脆弱,時而倔強。情感的靈活拿捏,就是藝術的精粹吧。

還有,人的感知。我,其中一個聽眾,是接收器,也是反應器。所有突觸納入同步,不知道過程驚動了多少神經細胞。

然後,一切回復黃昏的海面般文靜。

這場後搖滾騷,成為回憶。

邊緣


2014年6月15日

邊緣,即是與規定的界線有所偏差。處於邊緣的人,未必擁有普羅大眾的價值觀。這對於我可能是個恰當的描述。如果我是醜小鴨,我不否認自己是個怪胎。

追憶中學時期的我,在校園裡算得上一事無成。學業、地位面臨無比的挫敗,惟獨剩下興趣和對自身的執著。當大眾認定成績優異是踏足社會的真理時,我好像被疏遠,並處於邊緣。

但這沒有令我接納失敗。因為我相信屢敗屢戰,才是真正的頑強。我沒有放棄,因為相信在社會裡成功不只一種方法。

醜小鴨,都可以尋找奇怪的同伴。一路走來,可能發現自己並不孤單。其實,美與醜都是自己定義的。